《安徽省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实施方案》政策解读

发布时间:2020/05/07

近日,经省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同意,省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秘书组、省委教育工委、省教育厅印发了《安徽省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实施方案》(以下简称《实施方案》)。现将《实施方案》解读如下。

一、《实施方案》制定出台的背景和意义
义务教育质量事关亿万少年儿童健康成长,事关国家发展,事关民族未来。2019年6月《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》(中发〔2019〕26号)印发后,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,省委书记李锦斌作出重要批示,省长李国英提出明确要求。按照省委、省政府部署安排,省委教育工委、省教育厅会同省直有关部门,起草了《实施方案》,经省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会议研究通过后同意印发实施。《实施方案》的印发具有重要意义:一是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举措;二是贯彻落实中共中央、国务院关于提高义务教育质量《意见》的重要举措;三是贯彻安徽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,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、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义务教育的重要举措。

二、《实施方案》形成的过程
为做好《实施方案》研制工作,省委教育工委、省教育厅高度重视,专门成立由委厅领导牵头的文件起草工作小组,抓好任务落实。《实施方案》起草研制经历了深入调研、广泛征求意见、认真修改完善等过程。组织召开专家论证会,听取高等院校、市县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长等有关专家意见和建议。按程序以正式公文形式征求各市县教育部门的意见。根据征求的意见建议,对实施方案文稿进一步修改完善,按程序报经省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审议通过。

三、《实施方案》的基本思路和主要内容
《实施方案》的基本思路:一是注重提高政治站位,更加重视加强党对义务教育教学改革的全面领导。二是注重强化价值引领,着重引导全党全社会树立正确教育观念,着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,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。三是注重解决突出问题,围绕教育内容、教学质量、评价体系、教师队伍、校长能力、家庭教育以及落实教育发展保障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,提出一系列有效举措。四是注重形成工作合力,动员全党全社会、各部门各方面力量共同办好义务教育,统筹利用各类社会资源,构建学校、家庭、社会“三位一体”的协同育人格局。

《实施方案》主要内容包括三个组成部分:
一是总体要求。强调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,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,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,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,深化教育改革,全面发展素质教育,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。

二是主要措施。包括十个方面,即:坚持“五育”并举,全面发展素质教育;提高课堂教学质量,强化增效减负;深化课程教材改革,规范校本课程;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,培育“四有好老师”;优化教师资源配置,保障教师权益;提升校长办学治校能力,激发学校活力;建设高水平教研员队伍,发挥教研支撑作用;推进招生考试制度改革,健全质量评价体系;落实教育发展保障行动,推进优质均衡发展;重视家庭教育,实施家校协同育人。

三是组织实施。包括坚持党的全面领导、落实部门职责、强化考核督导、营造良好生态等四个方面。

四、《实施方案》的主要创新点
《实施方案》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,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,在与党中央 国务院文件精神保持高度一致的基础上,结合安徽实际,着力解决我省义务教育工作中存在的一些机制和体制性问题,创新举措,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。

一是坚持五育并举,全面发展素质教育。关于突出德育实效方面提出四个方面措施:一是要建设德育工作体系。二是要持续开展升国旗、唱国歌主题教育和良好行为习惯、健康生活方式、法治意识、社会责任感教育。三是建设和利用网络平台,完善德育教育资源,创造绿色健康网上空间。四是按照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要求,坚持将德育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,认真开设好思政课,推进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与中小学结对共建。关于加强劳动教育,提出两个方面措施,一是要求建立劳动课程和劳动实践评价标准,将劳动实践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。二是创建一批劳动教育实验区,建立劳动教育实践基地的监督机制。

二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,强化增效减负。提质增效减负是一个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,是必须下大力气去逐步解决的问题,为此《实施方案》提出五个方面要求。一是在优化课堂教学上下功夫,备好课、上好课。二是在教学相长上下功夫,教学更加注重面向人人,注重因材施教,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、学习习惯、学习方法、学习能力和探索精神。三是在优质资源上下功夫,创新优质教育资源研发方式,建设智能学习空间。四是在监测和督导上下功夫。市、县级教育部门根据教育实际制定中小学作业考试辅导指导意见,加大监测和督导力度。五是在学校常态管理机制上下功夫。学校要高度关注每一位教师的课堂教学状态,建立学生作业管理长效机制,加强对作业数量、质量、批改、讲评的常态监管。

三是推进招生考试制度改革,健全质量评价体系。在招生考试制度改革方面,要求健全联控联保机制,精准做好控辍保学工作,建立义务教育控辍保学监控信息网络。要求在义务教育阶段,推进义务教育学校免试就近入学全覆盖,民办义务教育学校招生与公办学校同步招生。在健全质量评价体系方面提出具体措施,一是有效推进全省义务教育质量监测,建立健全教育质量年度报告制度和反馈改进机制。二是各市县因地制宜实行学业质量综合评价制度。三是强化质量检测结果的应用。四是要求完善学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。

四是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。教育大计,教师为本,必须强化教师队伍的基础作用,要全面提升新时代教师素养,提出六项措施:一是实施师德师风建设工程,完善师德规范,强化师德考评。二是实施全员轮训,强化教学基本功训练,加强教师法治意识培训,提升教师法治素养。三是实施在职教师学历提升工程。四是构建教师可持续发展梯级培训机制,设置梯级培训课程体系。五是建立农村教师集训制度,落实乡村学校艺术体育教师专项计划。六是大力提高班主任专业水平,提高班主任组织管理和教育能力,努力实现一个好班主任就是一个好班级。

五是提升校长办学治校能力。通常说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,体现出校长在办学方面的重要作用。为全面提升校长办学治校和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,《实施方案》提出三项具体措施:一是推行校长职级制,实行任期制管理,开展任期目标考核评价。二是实施中小学校长领航工程,构建中小学名校长持续发展梯级建设体系。三是建立省级中小学名校长工作室,造就一支有影响力的名校长队伍。

六是更好发挥教研支撑作用。教研水平决定了教师的集体成长,尤其事关小规模学校教学方向的把握。针对农村中小学教研问题,提出具体措施。一是建立教研员乡村学校联系点制度,县级教育部门要全面开展学校教学常规视导工作。二是建立区域内校际联合集体备课机制,推进农村学校连片集体备课、城乡学校结对备课、教研员指导式备课等,提高教师备课质量,也带动教师成长。

七是推进优质均衡发展。强调保障义务教育财政经费投入,推进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,加强体育场地场馆设施建设,加快推进智慧学校建设,科学规划城镇学校布局,对城镇小规模学校进行改建扩建,增强容纳能力,全面消除大班额,大力促进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。全省实现优质均衡发展的县(市、区)到2022年达到20%,到2035年超过95%。

八是高度重视家庭教育。家庭教育工作开展得如何,关系到孩子的终身发展,针对当前家庭教育工作的问题,提出推动形成政府主导、部门协作、家长参与、学校组织、社会支持的家庭教育工作格局,构建组织管理、指导服务、队伍培养、引领评价于一体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,建立家教讲师团和志愿者团队,深入推进家校协同育人。

五、《实施方案》的组织保障
为确保各项目标举措落到实处,《实施方案》提出要坚持党的全面领导,切实履行省级和市级政府统筹实施、县级政府为主管理责任,加强学校党的建设,充分发挥学校党组织领导作用;要落实部门职责,充分发挥各级教育、组织、宣传、编制、发改、自然资源、住建、财政、人社、民政、网信、文旅、党委政法委、市场监管、共青团组织、妇联、少先队等群团组织和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等部门的职能作用,推动落实好各项具体改革措施;要强化考核督导,把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纳入党政领导干部考核督查范围,把教育教学督导作为对市、县级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督导评估的重要内容,把结果作为评价政府履职行为、学校办学水平、实施绩效奖励的重要依据;要营造良好生态,各级党委和政府、学校、家庭、社会都要关心支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、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工作,大力营造义务教育持续健康协调发展的良好氛围,使义务教育改革发展在服务于全面建设现代化五大发展美好安徽中,更好地发挥奠基作用。